版权所有:中国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汝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平顶山市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中心
地址:汝州市丹阳中路268号 邮编:467599
网站标识码:4104820001 豫公网安备 41910302000101号 豫ICP备12009804号-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4月26日在汝州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汝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韩春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534.6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7亿元,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28亿元,增长9.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2.6亿元,增长10.6%。
(一)聚焦聚力项目建设。全年谋划项目119个、总投资882.5亿元,列入省重点项目10个;完成年度投资186.2亿元。举办三期“三个一批”活动,联合通用电梯生产线、大易物流无车承运平台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平煤夏店矿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为100%。持续开展“四个拜访”活动,招引项目42个、总投资211.2亿元。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体系更加优化。畜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牧原集团4个养殖场和饲料加工厂、新希望年出栏100万头生猪项目实现投产;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实施“三大改造”项目64个,汝丰焦化年产120万吨升级改造、润灵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原大易物流平台注册车辆41万辆,营业额81.3亿元,荣获全省首批数字商务企业。河南生猪交易市场、生猪交易大数据中心建成投用。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39.7亿元。
(二)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梦想大道、农业路北延、金桂园周边路等11条城区道路建成通车。省道241(国道207至县道戎观线段)改建工程实现通车,完成县道靳马线、温李线、南部山区旅游道路提档升级和120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工程。城东、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石庄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新增供暖面积56万平方米。5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吴洼、南关C地块等5375套棚改安置房建成交付。实施“四水同治”项目10个,北汝河五号六号橡胶坝及七号八号生态堰坝建成蓄水,北汝河水利风景区创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检。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完成新造林1.57万亩、森林抚育8.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粮食总产量45万吨。扎实做好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创建省级“四美乡村”10个,农村户厕改造率达到85.3%。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平顶山市级龙头企业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8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601户8207人纳入动态监测对象,实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就业1.72万人,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51万元。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三大集团顺利组建,转型做实取得初步成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实施“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照后减证”及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制度,梳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事项清单,30个高频事项实现“一次办”,新增市场主体9200户。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领导干部分包联系机制,实行“一对一”服务,累计收集问题196个,解决191个,办结率97%。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出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346亩。
(四)全力应对灾情疫情。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办五部”实体化运作,常态常备的扁平化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守牢卡口、基层、数字“三道防线”,“五种能力”持续提升,累计接种疫苗182.5万剂次、核酸检测112万人次,守住了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面对严重自然灾害,特别是去年7月份连续强降雨、11月份大风肆虐,我们全力抗灾,出动抢险救灾人员3.5万人次,投入物资、装备8112件(台),迅速转移安置群众7319人,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扎实推动灾后重建,936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工率96.6%;争取上级救灾资金及农发行贷款1.75亿元,修复受灾基本农田2万亩,改种补种农作物1.5万亩,修复受损房屋868户。
(五)持之以恒改善民生。教育教学水平连年攀升。新增教育集团4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4所,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城区12所学校集中供应午餐,有效缓解中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问题。招聘教师625名,规划建设农村教师住房2500套。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实现“七连增”,两名学子被清华大学录取。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第一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创建为三级中医院。持续推进“两筛”“两癌”,扎实开展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02万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2.5万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85天,PM10浓度均值78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均值3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连续4个月位居平顶山市第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全力做好安全生产、扫黑除恶、信访稳定各项工作,自然资源管理、政府债务化解、金融风险防范等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妇女儿童、残疾人、融媒体、统计、审计、食品安全、物价、史志、气象、移民、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全市砥砺奋进、争先进位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锲而不舍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阔步前行,取得了一系列事关长远的重大成就。
——综合实力更加强劲。生产总值由354.9亿元增加到53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3.1亿元增加到37.7亿元。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稳居全省102个县(市)前十位,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加快发展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累计谋划实施1045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过800亿元。以天瑞焦化、汝丰焦化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加速转型,以润灵科技、大易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实现突破,以牧原、天康为代表的畜牧产业蓬勃发展,以云堡妙境、王湾民俗为代表的文旅产业态势良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汝瓷小镇、温泉小镇建设有序推进。产业集聚区入选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跻身全省20强,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顺利通过复核验收,加快构建以绿色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汝州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
——城乡面貌更加靓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入开展,新207国道、广成东路高速引线等16条城市道路顺利通车,55个停车场、125座公厕投入使用。实施绿满汝州工程,1300余公里生态廊道贯通城乡,森林覆盖率从27.02%提高到36.71%。生态水系建设深入推进,城市中央公园、洗耳河一期治理、沙滩公园建成完工,北汝河、洗耳河、广成河互联互通,形成30公里活水绕城景观带,城乡面貌实现“旧貌换新颜”。相继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大批“国字号”荣誉。
——发展活力更加彰显。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加快,三大集团成功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高标准建成市民之家,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应进必进。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全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率先在全省推行营业执照“跨省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2万户,连续三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市场主体发展动能、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组建3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新建、改扩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7所、村卫生室257个。成立教育集团10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2所,新增优质学位3万多个,“大班额”“入学难”“看病贵”现象有效缓解。汝州技师学院成功获批、职业技术学院顺利招生,填补了我市高等教育的空白。成功举办全国乡村春晚温泉镇启动仪式,非遗项目“打铁梨花”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党员、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汝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向奋战在抗疫一线和各条战线上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志愿者等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给予我们许多深刻启示,也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五年,我们抢抓机遇,实现了汝州的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各种矛盾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还要靠发展来解决。我们立足汝州实际,心无旁骛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全力以赴守底线,全市上下敢于担当、敢打硬仗,成功经受住了重大风险考验。未来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决心苦干三五年,再创汝州发展新辉煌。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汝州未来发展方向不偏、行稳致远。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我们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方向,依托汝州资源禀赋,持之以恒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经济实力连年攀升。实践证明,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把握好、解决好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确保汝州在县域经济发展大潮中成高原、走在前。必须坚持苦干实干不动摇,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心一意谋发展,持之以恒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办成了一系列事关汝州长远发展的大事、难事。实践证明,只有脚踏实地、躬身入局,才能真正推动汝州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我们坚持制度改革、流程再造,持之以恒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了审批效率、缩短了办理时限、释放了发展潜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破解前进中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汝州的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必须坚持执政为民不动摇,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了一大批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执政为民,才能不断开创汝州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不动摇,我们一手谋发展、一手抓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持之以恒做好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债务风险化解,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守住汝州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支撑作用不明显;大个头、大体量、科技型、创新型的项目、企业个数较少,土地、资金、用能等要素制约较为突出;民生领域仍有较多短板和欠账;风险隐患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新冠疫情仍有很大变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较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领域的风险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正视问题、直面挑战,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今后五年,是汝州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更是汝州乘势而上的转型关键期。按照市八次党代会的整体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落实平顶山市委“四城四区”和“一极两高三优四提升”发展目标,奋力建设汝瓷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幸福活力之城、豫西南区域性副中心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顶山市平均水平,力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位次稳步前移,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列。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一区三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绿色新材料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总产值突破500亿,打造全国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废旧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成绿色食品产业园,打造产值500亿元的全国畜牧强县,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大易物流、天瑞信科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初具规模,产值突破300亿元。为平顶山市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作出汝州贡献。
——城市发展建设展现新面貌。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功能配套更加完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流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超过51%,绿地率达到42.7%,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加快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培育一批省级、平顶山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5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省级“美丽小镇”建设标准,实现农业效益更好、农村环境更美、农民收入更高。
——改革创新呈现新活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健全,企业治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不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群众幸福生活实现新提升。教育体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住房、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自然灾害防御等综合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46万吨以上。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稳定扩大有效投资
精心谋划项目。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聚焦“六新”、产业转型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等重点领域,提高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的水平和质量。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库,全力推动谋划的367个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亿元以上。
抓好工业投资。坚持工业优先,突出抓好工业项目,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5亿元以上。全力做好企业升规纳统,制定“个转企”“小升规”清单,建立重点项目、企业培育库,研究出台一揽子入库支持政策,确保应入尽入、应入必入,全年力争新增“四上”企业80家以上。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全年签约项目10个、开工项目20个、投产项目25个。
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用足用好增减挂钩、临时用地、先行用地等土地政策,持续开展经开区“百园增效”行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切实解决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做强主导产业。绿色新材料产业方面,全力打造投资300亿元的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完成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平煤电化公司9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天瑞焦化年产360万吨升级改造项目,确保下半年开工建设;汝丰焦化年产120万吨升级改造项目7月份投产运营。围绕绿色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推动年产24万吨1,4-丁二醇(BDO)、年产20万吨合成氨、年产20万吨碳酸二甲酯(DMC)等项目落地实施。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围绕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推进豪骏、骏达和昊搏车辆技术改造项目。围绕中原(汝州)报废机动车再制造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推进报废汽车拆解、废弃物处置、贵金属回收、二手车出口、废旧轮胎橡胶无害化再生利用等项目,确保园区一期机动车拆解和废弃物处置项目开工建设。围绕电梯产业园,重点推进联合通用电梯、三菱电梯配件生产等项目,6月底前园区一期厂房和办公楼、试验塔建成投用,达到试生产条件。围绕阀门铸造产业园,加快推进煜达阀门改扩建及益和阀门非标特种阀门项目建设,年底前达到投产条件。
培育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鼓励润灵、巨龙生物等龙头企业向下游产业延伸,形成集小品种氨基酸生产、试剂研发、医疗保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建成润灵大健康产业园一期项目。绿色食品产业方面,推动畜牧产业链条从养殖逐步向肉制品加工延伸,打造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园规划建设,快速推进以牧原集团为主导的生猪肉食品产业园和以中宏康馨、江苏立华牧业为主导的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
壮大特色产业。汝瓷产业方面,大力引进陶瓷龙头企业,培育、支持本地汝瓷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擦亮汝瓷名片。完善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汝瓷博物馆、创客源区等配套设施。全力办好第六届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赛、第三届中国汝州国际汝瓷文化周活动。机绣产业方面,完成汝绣产业园三期标准化厂房建设,鼓励企业积极扩大生产,引进服装类、特殊服饰类龙头企业,盘活园内企业,早日实现满负荷运行。绿色建材产业方面,以绿色生产、技术升级为主攻方向,抓好陵头叶寨、寄料枣庄等3个大型绿色矿山项目,加快推进天瑞日产6000吨水泥生产线、港利新型建材产业园、中祺陶瓷高档外墙砖等项目建设。
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争取郑州银行在汝州设立支行。建成电商快递物流中心项目。积极推动广亿女儿城一期、青瓷博物馆扩建等项目,提升消费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打造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镇;加快推进云堡妙境民宿二期、半扎古镇、王岭水域景观、蒋姑山精品民宿、李楼耕读文化展示中心等项目,全力推动省工人温泉疗养院改扩建、沐心小镇、温泉水镇二期、汝泉康养二期等项目建设,建成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积极推进蟒川镇茶马古道文旅综合体、临汝镇汝西印象商贸城、夏店镇荆源驿道商贸城、米庙镇美丽乡村商业街等项目。数字产业方面,全力支持中原大易科技公司发展壮大,力争在线注册车辆突破50万辆、营业额突破135亿元。加快推进天瑞信科“5G+工业互联网平台”、天瑞水泥“5G+智慧矿山”等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河南生猪交易市场、生猪交易大数据中心线上交易,打造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基地。
(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开发区改革,按照“一县一省级开发区”要求,编制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质性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6月底前完成“三化三制”改革。以“亩均论英雄”,科学设置亩均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指标,推进经开区集约发展。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全力支持三大集团公司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将优质资源优先向国有公司倾斜,推动公司转型做实。立足公司自身,谋划、包装、实施一批经营性项目,增强公司盈利能力。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培育创新型企业20家以上。支持天瑞汝州水泥、玉发磨料等6家企业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底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60%以上。
开展精准招商。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四张图谱”,持续开展“四个拜访”活动,实施产业链招商、市场化招商,强化以商招商、商会招商,探索资本招商、基金招商、科研招商等招商模式,按图索骥、精准出击,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上下游配套项目和企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全年完成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90亿元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大力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实行“一门一窗”服务,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经开区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全承诺、拿地即开工”。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设立中小企业维权中心。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实现新建商品房住权与产权同步。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全面落实重点行业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纾困帮扶等惠企政策,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建设,健全企业信用评价和“红黑名单”制度,加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力度,着力营造让守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处处受限”的社会信用环境。
(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实施道路交通提升行动。抓住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机遇,力争呼南高铁洛平段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焦唐高速建设,全力做好三洋铁路、永灵高速汝州段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国道344骑庄至汝洛界、汪庄至闫庄段改建工程,年底前实现通车。完成省道320大刘庄至万源路口,省道237湾子至汝河桥、湾子至伊川界,省道241湾子至西环路等提升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启动县道大北线、上观线、坡车线道路提升工程。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快望嵩路北延、丹阳路东延、向阳路东延、建设路东延、城垣路南延、气象路南延等城市道路建设,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郭庄、吴洼等4个项目实现回迁,怯庄二期、科教园区等项目实现主体封顶,有序推进城北二期、闫庄、田屯等项目,探索实施棚改货币化异地安置模式。积极稳妥处置问题楼盘。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一高家属院、公路局家属院等1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快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和供水、供暖管网铺设,确保城市供气、供水、供暖安全。完成城东、石庄、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滨河北路、宏翔大道雨污分流工程。开工建设前坪水库灌区北干管工程。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做好道路、公园、游园和广场绿化补植工作。持续开展全域国土绿化工程,完成新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1.5万亩,不断提高生态碳汇能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无障碍环境试点市。
实施城市管理提升行动。完成静脉产业园飞灰填埋场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实施智慧共享智能泊车项目,新建公共停车场3座,新增停车位1000个。加快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集中式充电站5座以上。持续规范发展“夜市经济”,新建、改造便民疏导点8个。加快“智慧城市”“智慧环卫”建设,推动城市管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升级。持续开展窨井盖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提升行动。完成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加快推进镇村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推动供水、燃气、污水处理等设施向农村延伸,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推进骑岭乡撤乡设街道工作。统筹推进温泉镇、临汝镇、庙下镇区域协同发展,蟒川镇、寄料镇生态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良种推广应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20万亩、优质花生11万亩、优质蔬菜11万亩。
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完成“硒”资源分布图及富硒产业规划编制,布局一批产业项目。抢抓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政策机遇,大力发展“三粉”、桑蚕、果蔬等农业产业,加快推进庙下“三粉”产业园、士博生态园、焦村桑蚕产业基地和纸坊镇、米庙镇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培育畜牧强镇2个、畜牧强村10个。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30家。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行农村卫生市场化保洁服务,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行动,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7个,“四美乡村”15个、“五美庭院”100个,完成8994户户厕改造任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1%。
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挥产权制度交易平台作用,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强空心村整治,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建设用地资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支撑作用,建好用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底线。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1100人,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高质量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培训3万人次,增加技术人员持证2万人,实现“人口数量红利”向“人才技能红利”转变。积极推进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鼓励在外企业家、务工人员和有志青年返乡创业。
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实施6所公办高中扩容改造工程,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0%。支持优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加快推进汝州外国语高中新校区、朝阳高级中学建设,确保实现秋季招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机制。扎实做好“双减”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保障房“两房”建设。支持职业教育做优做强。
加快建设健康汝州。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中医院新院区建设,确保年底前门诊楼、医技楼和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成投用。积极推进第一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复工。完成“健康汝州”大数据平台、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和室内全民健身中心一期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全国武术之乡建设,适时举办第七届运动会暨第二届全民健身大会。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0月底前,每个乡镇街道建成投用1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建成1家日间照料中心,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社保需求,筑牢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加快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争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坚持群防群治,扎实开展“三零”单位创建,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社区“全科”网格化管理机制,深化“一村(格)一警一连”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七)坚决守牢风险底线
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和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持续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行动,加快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全力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燃气、防汛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和执法检查。加强市乡村三级应急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指标。全面落实“河长+”工作机制和“四水同治”要求,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全力保障北汝河水质持续达标。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塑料污染治理和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控等工作,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开展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回头看”活动,巩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拆车市场专项整治及“三堆”“三散”集中治理成效,确保问题不反弹。
坚决守牢自然资源管理底线。严格落实“一网两长”制,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法图斑专项整治,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地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采矿行为,扎实做好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完成寄料镇车沟矿、临汝镇白云山矿区生态修复任务。加快推进蟒川镇、小屯镇等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储备土地后备资源1.5万亩以上。
坚决守牢金融风险底线。强化风险意识,压实主体责任,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严控增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持续加大农信社不良资产集中清收力度。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汝部队、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统计、审计、史志、文物、地震等工作。做好机关事务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公共资源交易、食品安全、融媒体、物价、气象、移民等工作。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坚持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全面推进政府工作创新高效,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讲政治守规矩。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力推动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讲担当重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严格执行“13710”工作制度,实施工作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管理,强化执行担当,把难事办成,把要事办好,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执行效率、狠抓工作落实。
(三)讲法治强规范。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突出依法决策。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讲廉洁守底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正风肃纪、求真务实,把更多资金用在民生事业和推动发展上,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全面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奋力谱写汝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