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发布日期
  • 2021-10-08
  • 主题分类
  • 公开信息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振兴乡村靠“村长”

发布机构: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1-10-08 浏览次数: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疫情以来,我脑子里老是蹦出来这句台词。一部接一部的电影、小说里,类似的台词还有“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自己不当干部”,这在前几年都是热搜词汇。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智慧与作用,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创业豪情,隔着书本与屏幕,让一波又一波的观众与读者,禁不住心旌荡漾。

有一个画面,在我脑海里也一直挥之不去。

7·20暴雨前一周的周二下午黄昏时分,暴雨刚小一点,村里道路低洼处洪水泛滥,我走出村部,去查看村里新修建的污水管网排水状况。当我转了一圈,回到广场边上新修的出行路附近时,一个排污窖井处雨水四溢翻滚,把周围路面冲得沟壑纵横,“村长”(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岐赤着脚,把雨伞扔到一边,下手在窖井里打捞出一堆树枝棍棒,还有一件破衣服,雨水瞬间打着旋就流了下去。

张同岐的衣服都快湿透了,他说下暴雨那会儿他已经在村里转了一大圈,看见几处容易积水的地方,他已经过去把冲下来的石头、树棍等杂物捞出来了,没有影响排水。“咱们的雨污水管网发挥作用了。”张同岐的脸上写满了淡定与从容,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确实没有发生大的雨水淤积,因为我也查看了一圈,他的衣服比我淋湿得多。

这样的场景,其实不胜枚举,这样的干部,也同样不胜枚举,最起码在我任第一书记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两届村“两委”干部大都是这样的形象。

上一届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自掏腰包干村里的事,不到两年时间,人均垫款10000多元。村党支部书记竟然借高利贷流转村部门口村民承包的河道荒地,为的是给村部出行留下一个小广场!其实,他们的工资本就很少,月度效益奖也几乎可以不计。

虽然我曾多次在我的驻村日记里写道:在村里早起晚睡,每天工作16~ 18个小时,到处都是干不完的工作,一周至少要开3~4个夜里11点半才结束的村干部会议,甚至周六也不能回城,但是比起这些村干部,我还是自叹不如,甚而自惭形秽。

他们是村里的干部,市里和乡镇各条线的工作部署落实到村里,需要他们一项一项去完成。驻村工作队全力推进的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产业项目、文化项目等工作,也需要他们去督促、去具体执行。

他们在家是父亲、母亲,是爷爷,还是家里的“钱串子”和顶梁柱,养猪、卖菜,挣钱养活一家老小,还要扶老携幼、去尽家庭责任与义务!

他们在田里是庄稼好手,种花生、收红薯、打面卖粮……都需要他们跑前跑后、挥汗如雨!

他们是村里的明白人,红白喜事,需要他们去撑场子;家长里短、是非调解,需要他们去磨嘴皮子,到处“灭火”。

省市县乡驻村干部们,一茬一茬轮换着,村干部们却必须一直坚守,他们也无处可去。

他们非常记挂我这个驻村书记,总是不时地给我端来新包的饺子、热乎的葱油饼、手擀的杂面条,以及应季蔬菜。家人不舍得吃的柴鸡蛋,我的冰箱里从来都是满满的,好像没有吃空过一次,在他们眼里,我是孩子、是兄弟、是亲人。他们对我布置的工作,都是全力以赴去执行,全年下来,他们没有节假日。一年多时间,能够在村里推动落地执行近20个民生项目、产业经济项目,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

“要把全村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整体公司化运营,要着眼于未来10~20年做好整村规划;要从孩子教育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要培养乡村建设人才;要尽快推动改善民生设施建设,补上差距和短板;要围绕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好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必须在村里落到实处,让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山村、更多地留在城市餐桌……”我每一次的会议发言,他们都认真思索着、记录着,并以实际行动感染着、带动着乡亲们,奋力推动每一项工作。

其实我心里最清楚,能够把乡村振兴真正落实下去的,只有、也只有他们--“村长”,因为责任,因为情怀,因为文化传承与乡亲们信任!

中国2020~2035年乡村振兴战略,从中央到地方,宏大而辽阔,政策不断细化,但真正落地见效还是在一个个农村。我深信真正的践行者永远是我亲爱的“村长们”,而不是“短期游”的驻村干部或者大学生村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