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发布日期
  • 2021-07-27
  • 主题分类
  • 公开信息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村部小厨房昨夜无眠

发布机构: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1-07-27 浏览次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在《管子·牧民》里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自古以来,吃饭是老百姓们的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嘛。

作为长期外派的干部,离家别院,也不例外。一日三餐都需要自己捯饬,然而,吃好饭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记得去年驻村报到伊始,村干部带我去看看小厨房,算是“应有尽有”吧,能做熟一顿饭了,液化气罐、单灶、锅碗瓢盆都是齐全了的,在村里确实已经不容易了,只是这些物件,都摆在从学校里拉来的课桌上,没有抽油烟机,窗户打开靠空气拉风直排。一下子让我回到了大学毕业之际的20多年前,那一个寝办厨合一的都市村庄租住小屋!与当年不同的是,稍后不久,市扶贫办领导给我送来了消毒柜、微波炉,镇长、书记给我送来了冰箱洗衣机,基本生活家电算是有了。

走村串户调研之后,慢慢地适应了村里的环境,看到很多年过七旬的古稀老人仍然是柴火堆里、土灶土烟囱烧火做饭,我心里也慢慢释然了,这里就是农村,还像是儿时记忆中的原生态村庄,是个闭塞的豫西南山村啊。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村部附近一个88岁的老奶奶,这是一个倔强而坚强的老人,不愿意和子孙辈们一起生活,独自生活在一个冬冷夏热的活动板房里,门口屋檐下垒一个土灶火,汤锅、菜锅轮换使用,灶火上方的墙壁熏得乌黑乌黑的。偶尔,我带去一些同事们送过来的方便面、火腿肠、牛奶等,看望一下老人,她却总是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到村部,给我送去一些他舍不得吃的土特产——削好皮的红薯、炒花生、核桃等,她每一次的突然造访,都让我好几天心里平静不下来,这里的乡村振兴任务重啊,远不是脱贫攻坚那么简单,可谓是长路漫漫。

我的村部厨房小环境改变,是从去年夏天开始的。天热了之后,厨房里油烟味愈发浓烈,更重要的是,每次做饭会,身上的衣服总是汗水淋漓的。6月中旬,我带领村里干部们去江苏考察,顺便看望村里在当地务工的优秀年轻人和乡亲们。自强自立创业有成的张爱国听村干部介绍村里的情况后,当即表示要给村部捐赠一台空调,饭桌上的承诺也许是说说而已,让我意外的是,一周之后村里竟然收到了这台空调,让我顿时压力倍增,怎能如此接受个人捐助呢!

随后,天气日益炎热,尤其是中午西晒之后,村部就像个火炉,感觉整天挥汗如雨的,洗澡只能跑到城里开个房间解决。远在省城的弟弟深夜造访之后,直接安排人送来了智能浴室、多功能豆浆机、办公室空调。我也开始,利用省扶贫办拨付的办公经费,对厨房进行了改造,加装了房间隔断、进行功能分区,安装了抽油烟机、橱柜,购买了小餐桌和6把小椅子。

渐渐地,小厨房的环境好了,也就成了日常工作的第二会议室,村干部们在这里吃饭也成了常态,尤其是晚上,同事们送来的酒都是一件一件地搬,都成了大家工作之余的美味,我自然是大厨,吃得多、也就体会得多,饭菜口味自然比村干部们在家里享受的口感好。偶尔,乡镇七所八站的兄弟们,也常常过来“捧场”,煞是热闹。记得来人最多的一个晚上,小厨房坐不下了,就把办公室的两张办工桌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八仙桌,我一晚上做了14个菜。

厨房里的灯光,也成为了很多老百姓们观察我的热点之一。“都这么晚了,厨房里的灯还亮着呢,估计是徐书记才去吃饭!”好多乡亲们站在村部广场徘徊,想找我反映一些烦心事,总是这个时候走进我的厨房,坐下来,看着我边吃边聊、慢慢道来。记得有天晚上,有四、五个老奶奶级上访户围着我反映问题,至今记忆犹新。其实,厨房里这样温馨的场合,家常味十足,无论是沟通工作还是处理村里乡亲们家长里短,没有障碍,可以将心比心,都十分有效。村里的工作,愈来愈好做,上访户也渐渐归零了。

记得本月初的那个周五晚上,送走夜巡值班“路过”庙湾村的镇政府主管领导一行,已是接近凌晨一点时分。空旷的村部广场上,天上没有一颗星星,无风无月,闷热的夜空好似在孕育着一场及时雨。

他们是在我的盛邀之下前行而来的。今年开春以来这一阵子太忙,省内外忙着考察养羊项目,项目规划、土地测绘、立项备案、场地平整、拓路修桥等等,前后忙活了3个多月了,很久很久没有和镇上的“兄弟们”推杯换盏了。那一天是个很好的机会,山坡上的养羊项目用地测绘,60多万元服务费问题化解了,规划局领导给免去了,项目推动落地指日可待,在项目实施环节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和镇政府主管领导细细沟通的。

其实更重要的是,说是“喝酒”,其实是个名义与借口吧,主要是有一个单独而轻松的时间、空间氛围,聊聊工作,加强彼此的信任与了解。临行前主管领导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经过多次深入接触,我感觉你的到来,刷新了我对驻村干部的认知,尤其是靠一个人改变一个村子,一年来在你身上实现了,能扑下身子真正为老百姓办点实事,确实让人感动,你的项目我全力支持……

我的厨房不大,但也坐得下6、7个兄弟,虽然紧凑些,但也相谈甚欢。无论是省城里的朋友同事们,还是地方上的兄弟们,只要不嫌弃,我都乐意在这里捯饬一顿饭、偶尔喝点小酒,沟通感情、交流工作,更重要的是“还节省招待费啊”,村里的办公经费每个月不到一千大洋、也不允许报销。虽然村集体经济去年收获10多万纯利润,但早已投进去了,村里的各项基础配套几乎为零啊,还有不少家庭吃着储水窖呢!

经常夜里十一点多了,广场上和厨房里的灯,还在兴奋地亮着,这里的热情,好像还余温尚存。你来吗?不需要预约,我在山里等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