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中国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汝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平顶山市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中心
地址:汝州市丹阳中路268号 邮编:467599
网站标识码:4104820001 豫公网安备 41910302000101号 豫ICP备12009804号-1
郑海泉,75岁,现任河南省汝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老促会)副会长。 1989年41岁时获农业部、国家计委“商品粮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51岁时获“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61岁时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老区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人生格言: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几十年来,因为工作关系,我几乎走遍了汝州的1026个山头、1360道沟溪。”2月21日,郑海泉在受访时回忆说,1972年老家的大队党支部书记郑修才在推荐他上大学时说了一句话:“一定要把农业知识学好,回来创造粮食高产,让农民群众都吃饱饭。”
从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郑海泉回到汝州,一直在农业口工作,2002年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后到老促会工作至今。“只有在组织的支持下,与同事并肩携手为老区乡亲多做好事、实事,才能心安。”
这一刻,郑海泉眼神发光、愈加矍铄,更显得老当益壮.
矢志改变老区落后面貌
2023年2月18日,汝州市陵头镇段子铺王湾民俗村,郑海泉和晒暖的村民唠着家常。
郑海泉说,当年,段子铺搞水土流失治理时,他还在汝州市农委工作,“东南四个山头三道沟,治理水土流失6000亩,发展种植优质桃树1000亩,各种山杂树5000多亩,林木覆盖率达80%以上。”
为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经济林效益,当时的汝州市委农办、农业局、水利局和林业局,按照河南省豫西旱作农业项目的要求,在这一片打了426座水窖,每座平均储水200立方米,到现在已经用了20多年,仍然发挥着很好的经济效益。
其实,就在这前一天,郑海泉和汝州市老促会会长樊占营就来过这里。樊占营现场与交通运输部门确定了修建2000米旅游道路,为王湾民俗村传统文化区、桃花谷红色文化区之间的交通顺畅打基础。
“这么多年来,老区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比起平原地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作为老促会的一员,根本任务就是和大家一起,为老区的乡亲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郑海泉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初心,老区的人畜饮水工程,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乡村道路建设,发展旱作农业等适合老区发展的特色产业,都是郑海泉和同事的最大的关注,并乐此不疲。
2002年6月,国家投资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和解决人畜吃水困难问题,刚到老促会担任秘书长的郑海泉,敏锐地认识到这个机遇期,在征得汝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后,汝州市老促会向上级单位开始争取老区建设项目。
在之后的8年时间里,郑海泉和同事走遍了汝州的山头沟溪,先后为汝州市大峪等革命老区争取协调公路建设、扶贫资金2145万元,硬化乡村道路125公里,建设桥涵10座,从根本上解决了5.9万老区人民出行难的问题。
2008年修建汝州市大峪通往登封市白坪2.2公里山区道路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至今仍像电影一样时时在郑海泉眼前呈现。平顶山市老促会李明鼎、赵庆寿、王长山三位副会长,不顾年事已高,顶着呼呼直叫的西北风,与郑海泉3次爬上海拔600米的汝登交界地,实地勘察,反复论证,最终汝州市老促会争取到了130万元资金,解决了汝登段革命老区通行难问题。
常在老区奔走调研,郑海泉看着山区乡村落后的教育设施心急如焚,10年间,老区的哪个学校、哪间教室需要修缮,课桌需要更换,哪个学校缺老师,他都熟记在心。在平顶山市老促会关心支持下,10年间,汝州市老促会共为老区争取学校建设资金236万元,完成了大峪镇同丰、蟒川镇半西等17所农村小学及大峪镇乡中、半扎中学两所中学教学楼建设工程。
在郑海泉和同事们的积极努力下,汝州市农业农村、农办、水利、民政、扶贫办等单位和爱心企业,为解决老区饮水困难问题筹集资金1546万元,新建、修建引水工程36处,打井76眼,建水窑6800多座,解决了2.5万老区人口的饮水困难。
让老区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在逐步改善老区基础设施的同时,深耕农业数十载的郑海泉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发展特色产业,让老区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他的建议下,汝州市老促会每年都要组织举办4~6批老区农民科技培训班,每一批受训人员在600~800人。科技培训计划,为老区农民成为林果、蔬菜、食用菌、农机、畜牧养殖等方面专业户,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郑海泉结合农民意愿,为老区引进了1100多亩平均单果重450克,最大果实可达750克以上,又叫金柿、黄金柿的日本斤柿;带领红薯种植专业户到省农科院听专家讲课,并采购高淀粉红薯苗送到农户家中,推广2万多亩,亩产量在5000斤以上,还出现了亩产过万斤的典型。至今,焦村、蟒川两个老区镇在科技扶贫项目支持下,种植的大棚草莓和越夏西红柿,仍产销两旺。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精神力量
在郑海泉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汝州市老促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挖掘感人素材,为老区建设与发展积极鼓与呼,先后完成了《汝州市老促会帮助老区群众调整种植结构的调查》等20多篇调查报告,分别在《中国老区建设》《河南老区建设》等刊物刊发。《关于汝州市实施工业强市加快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被省委领导批示,并刊发在当年省政府85号简报上。
汝州市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进一步挖掘整理那些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尤为重要。为此,郑海泉和同事走村串户,悉心寻访整理编撰,终于在2020年7月1日建党节到来前夕,将《汝州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付梓出版,这也是平顶山市第一家、河南省第三家出版发行的县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志。
2021年3月,经过努力,包括72个革命故事、近29万字的《汝州市革命故事》出版发行。同年6月,汝州市老促会在平顶山市“红色革命故事演讲赛”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
2022年6月,汝州市组织10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在郑海泉的努力下,最终确定了100道题。当年12月,由汝州市老促会组织,郑海泉撰写的《老区精神永放光芒》一书印刷成册,成为汝州市优秀的党史学习教材。
近年来,郑海泉还先后为汝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河南豫西大峪抗日纪念馆、唐沟战斗纪念广场等8个纪念馆的展览内容,进行了扩容提升。“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汝州红色场馆的提升改造工程,多培养红色宣讲员,讲好革命故事。”75载风霜雨雪,将个头不高的郑海泉雕刻得十分硬朗,“功劳都是大家的。我现在每天走两万多步,有了好的身体,才能和同事们继续为老区人民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