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rzsxczxj-00000-2023-00032
  • 发布日期
  • 2023-03-13
  • 主题分类
  • 公开信息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河南汝州张志勇: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浓

发布机构:汝州市人民政府->汝州市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 2023-03-13 浏览次数:

把心血付诸沃土,把汗水洒向田野。

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这场硬仗中,汝州市有这样一位来自省城的第一书记,他带着深深的为民情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一线,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村里谋发展、开新局。他,就是省信访局派驻汝州市陵头镇朱沟村第一书记张志勇。

面对驻村三年来取得的成绩,面对父老乡亲的声声感激,他铿锵有力地表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锤炼党性 致力乡村振兴

“今天这么冷,您还挂念着俺一家,赶紧上屋里坐。”1月12日,春节前夕,陵头镇朱沟村2组监测户王学民看到省派第一书记张志勇一行人,带着面粉、食用油、大米走进自家院里,赶忙迎上前去,感激地说道。

2021年,王学民罹患肺癌、食管癌,经过治疗虽然保住了命,但每天仍需药物维持,巨额的医疗费压垮了这个家庭。王学民家的窘迫情况,时刻牵动着张志勇的心:“马上要过年了,这些监测户和困难户是我们驻村工作队重点关注的对象,决不能让一户人家过不去年。”

与王学民同样怀着感激之情的,还有7组65岁的村民高留义、2组患有强直性脊椎炎的村民张德杰。朱沟村地处山区,寒风刮在脸上,刺骨的疼。张志勇与新任第一书记盛勇晓、村“两委”干部一道,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一户一户走访慰问,与他们拉家常、谈希望,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朱沟村共有9户监测户、1户困难户,每一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采取的帮扶措施也不一样,争取所有的帮扶都能起到作用,让他们的日子能一直好下去。”张志勇说,新的省派第一书记已经到任,他将认真做好新老交替的3个月过渡工作,保证工作不断档、有新提升,让朱沟村老百姓的日子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驻村三年来,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第一线,张志勇克服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始终将“以民为先”作为第一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自觉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填补人生的“空白点”。通过不断实践,紧紧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基本职责,积累了经验、磨炼了意志,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在驻村工作中,张志勇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政治品格,锤炼过硬本领,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在做群众工作中不轻浮、不急躁、有定力,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他自觉维护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在党始终保持先锋队性质,不断自我革命,始终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锤炼党性。他坚决摒弃“心浮气躁、人在心不在、驻村不驻心”的错误思想,用实际行动和过硬作风接受组织考验,始终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正是他用心用情服务乡村振兴,群众说他这个第一书记:“没架子、接地气,是个实干家。”


心系发展 接力乡村振兴

刚过去的冬季气候偏冷,汝州市煦锐洁净型煤配送中心的产品格外畅销。整个冬季,6条生产线全部运转,生产的煤球经过自动套袋后被传送带送到堆码处,经两名工人将包装好的煤球整齐堆码,再转运到车间外装车运走。

“整个冬季是煤球的需求旺季,这6条生产线每天生产10个小时,可生产煤球10万块,销往汝州及周边的偃师、登封、巩义等地。”该企业负责人高景帅介绍说。

“我在这儿上班3年了,煤球销得很快,咱省郑州、洛阳、信阳,还有湖北等地的货车都跑到这儿拉煤球。每天都不停生产,我一个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在这儿干比出去打工还强。”正在搬运煤球的曲欣磊,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与他一样满意的,还有15名在此就业的当地村民。

三年前,接受组织安排接任第一书记时,张志勇就深刻认识到了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正式接棒后,他按照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原则,致力于招引适合朱沟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先后引进3家企业入驻,不仅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帮助数十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而且每年给村集体分红,村里用分红的钱再反哺各项公益事业。

“仅汝州市煦锐洁净型煤配送中心一年就给村里分红18万元,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这个根本方向是对的。”张志勇说。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思路指引下,2022年5月,他经过多方联系,将汝州市复宋汝瓷厂引进了朱沟村,目前已投入生产。

张志勇十分清楚,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巩固”是“拓展”的基础,只有抓好“巩固”,才能实现“拓展”,要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在脱贫群众走向富裕新生活的新起点中,“巩固”是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拓展”是实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的路径。为此,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

“不摘责任”,持续压实责任担当。张志勇与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定期调度,多次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部署相关工作,明确责任,强化驻村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的责任意识与主体意识,切实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切实推动相关工作高效落实。

“不摘政策”,持续强化政策落实。分类帮扶,精准施策,为全村59户脱贫户、6户风险未消除监测对象精准制订“一户一方案”,于驻村当年11月底前将所有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同时以家庭为单位,重点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和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以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和饮水安全为重点内容,开展数据信息比对,分析评估、风险预警。

“不摘帮扶”,持续加强帮扶力量。对监测对象实行“一对一”“二对一”帮扶机制,对风险未消除监测对象,确定两名帮扶责任人,从帮扶单位和乡村干部中各选派一名,实现“双重帮扶”。同时,对边缘易致贫户全面落实技能培训、安置扶贫公益岗位等政策,对因病、因灾等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所有农户覆盖“防贫保险”。

“不摘监管”,持续强化监管力度。在所有农户中,开展3轮次防返贫动态监测大排查,累计排查重点群体127户576人,按照“应纳尽纳,不落一人”的要求,全村无规模性新致贫和返贫风险。同时,全面配合和支持省信访局党组、汝州市委市政府和陵头镇党委的督查和指导,包括不定期、高频次地通过查阅档案、入户调查、走访群众等进行督导,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张志勇说:“三家企业不仅每年能给村集体分红30多万元,还解决了四五十名村民的就业问题,下一步将继续扶持这三家企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有了产业项目,乡亲们才有活干、有钱赚,乡村振兴才有希望,老百姓的日子才有奔头。”

这个“有了产业项目,乡亲们才有活干、有钱赚,乡村振兴才有希望,老百姓的日子才有奔头”可是实实在在的,依据如火如荼开展的“五星”支部创建评星标准,朱沟村已经达到“产业兴旺星”的标准。张志勇说,其他4个标准,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朱沟村也没啥问题。


恪尽职守 解决群众期盼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农村,孩子不赡养老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为此,张志勇和工作队、村“两委”发起了“敬老爱老”孝善养老协议签订活动。

这项活动于2022年9月8日启动,到2022年9月13日,中秋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家有70周岁以上老人的183个家庭,全部签订了协议。

2022年9月13日那天,47岁的张银红和50岁的姐姐张银环陪着82岁的母亲孙莲,来到协议签订现场。张银红说,姐姐张银环代表她们姐妹俩,和妈妈签订了协议。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省信访局,感谢俺们的张书记。”2022年10月10日,朱沟村村民收到新鲜蔬菜后纷纷感谢道,“张书记远在郑州,还记挂着俺们,真是太感谢了。”

当日上午,一辆卡车经207国道缓缓驶入朱沟村,车上装的是刚刚从省城送来的粮食和新鲜蔬菜。这是群众津津乐道的张书记——张志勇给乡亲们送来的一份特殊的关爱。

在前一天,回到省城的张志勇,还在为送菜的车辆尚未敲定而发愁。一大早,他便火急火燎地赶到郑州美菜仓储,联系车辆为朱沟村送粮食和蔬菜。看着满载面粉、食用油、火腿肠、蔬菜等生活必需物资(价值6.184万元)的车辆缓缓启动,压在他心头的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2022年9月27日,突如其来的疫情令汝州形势严峻,这牵动着刚刚回到郑州的张志勇的心。在郑州几经周折联系到运输车辆后,他通过个人关系找到郑州美菜仓储,协调米面油和新鲜蔬菜,又多次与汝州市、陵头镇和村里沟通联系,规划物资运送路线,确保物资安全送达。最终决定,将物资由郑州运抵林桐高速汝州东站后,再由当地义务输送队接收物资后送达朱沟村。

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张志勇始终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以实际行动为朱沟村筑起一道“安全线”。为了解决村里防控物资不足、防控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他向省信访局领导作专项汇报,联系汝州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向单位请示,为朱沟村捐赠N95口罩、面罩、手套、喷雾器、高音喇叭等物资,并设计制作疫情防控测温登记提示牌、宣传条幅、宣传展板,在村庄各卡口、主干道、快递收发站、超市等显眼位置、人员密集区域悬挂张贴。

勇当“疫”线排头兵。张志勇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带头示范,与村民组长一道组建“党员先锋队”,在防控“疫”线亮身份、当先锋、做表率,组织防疫宣传、卡口值守、走访排查、核酸检测、清洁消杀、物资保障等工作,成为疫情防控中一道暖心的“风景线”。

提起张志勇这位驻村第一书记为朱沟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父老乡亲们有说不完的话和难以表达的感激之情。

群众还记得,由于地处偏僻,个别群众家的安全饮水还没有全部进门入户,仍需到取水点担水,是张书记多方联系协调,多次召开村组干部动员会,动员党员群众发扬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发动村民开挖入户渠道,由村“两委”筹措资金铺设饮水管道,打通了群众安全饮水的最后“一百米”。

群众还记得,按照遍访易地搬迁户的要求,要对朱沟村搬迁到十几公里之外的汝南街道怯庄安置点,走访核查21户脱贫户搬迁后的生活状况。在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问题后,张书记又马不停蹄地带领驻村工作队的同志,驱车赶到怯庄安置点,逐户了解21户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进一步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效。

如今的朱沟村,路畅了,灯亮了,村美了,产业兴旺了,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不求成为老百姓心中的英雄,只想趁着年轻多干点实事,乘着乡村振兴的专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张志勇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这就是朱沟村第一书记张志勇,是群众眼里、心中、口中念念不忘的好书记。(李晓伟 张鸿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