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中国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汝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平顶山市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中心
地址:汝州市丹阳中路268号 邮编:467599
网站标识码:4104820001 豫公网安备 41910302000101号 豫ICP备12009804号-1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手拿指挥旗,志愿者李凯和现场执勤的民警一起担起了城市交通服务员的角色。
除了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外,汝州还鼓励群众参与。和李凯一样,汝州市网上注册志愿者已超过4.9万人。
北靠巍巍嵩山,南依伏牛山脉,西临古都洛阳,东望黄淮平原,汝州有着汝瓷之都、曲剧故里的美誉,是河南省平顶山市下辖的县级市。
11月24日,记者在这里看到,道路笔直宽敞、交通井然有序、建筑错落有致、街巷干净美观。初冬时节,放眼望去,俨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汝州地域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辖21个乡镇(街道)、459个行政村(社区)。
“不仅仅是城市文明创建,而且是城乡一体的全域文明,汝州市一直坚持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接受记者采访时,汝州市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留剑说。
▲汝州市中心,市民文明出行。图/郑智维
城市“颜值”提升
“不是夸自己,俺汝州的公厕一尘不染,比市民家里厨房都干净。不仅有免费的手纸,夏天时还搁着蚊香。”通过公厕的改变,汝州市民王会敏向记者聊起了文明城市创建。
创建文明城市以来,汝州市开展了道路改造提升、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提升等一系列工作。
跑出租车7年,王会敏对近年来城市的变化感触很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改变是多方面的,不仅是街道整洁,市民文明程度提高,公厕少、停车难等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也得以解决。”
为缓解城区如厕难、停车难等问题,汝州市利用行政事业单位临街门面房、楼前院内空地、违法建设拆除后收储的土地,新建公厕125座、停车场43个。
如今,在汝州城区主干道,每500米有一座公厕。公厕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16小时专人值守卫生保洁,手纸、空气清新剂、烘手机无偿使用。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稳步提升和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城市“颜值”提升,这是汝州市民的直观感受。
据介绍,汝州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78%,63个街头游园建成投用,城市中央公园、森林公园、滨河公园、广成路郊野公园等4个城区公园对群众开放。
随着生态绿化工程的实施,汝州市可供市民休闲的景点越来越多。“以前去杭州旅游,很羡慕西湖的美景,没想到现在咱这里的城市中央公园也有了。”王会敏感慨道。
细微之处见文明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悄然改变着汝州市民的生活习惯。
“以前,早餐袋子满天飞,现在是没有了。”“夏天吃瓜,瓜皮就随手扔在路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已经没了。”“如果附近没有垃圾桶,吸烟者会把烟头装布袋里。”“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践踏草坪、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已经极少见到。”
看似是细微琐事,不文明行为如果不纠正,就会成为城市文明的“牛皮癣”。
在王留剑看来,创建文明城市创到最后就是“创人”,市民的认识、观念转变,素质、文明程度提升,是文明城市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任务,必须要从群众身边的小事着手。
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说话客气有礼,不说脏话粗话,斑马线上车让人,过马路不翻栏杆,不从车窗丢垃圾,开车不乱加塞,不乱停车,文明乘车,礼貌让座,唱歌跳舞讲文明,控制音量不扰民……
据汝州市风穴路街道塔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秦意傈观察,这些被写入《市民文明手册》的内容,如今已经成为汝州市民文明行为的常态。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市民是创建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除了注重自身的言行外,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网络注册成为志愿者,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帮助交警疏导交通,到社区扶老助残,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在汝州工人文化宫广场,市民排练起舞蹈。图/郑智维
城市农村全域创建
在党群服务中心的门前广场上,汝州市纸坊镇中山寨村种植的一片荣誉林吸引着来客的目光。
据中山寨村委会副主任陈意峰介绍,不同的荣誉称号,对应不同的荣誉树。
“村中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乡贤人物、践行汝州精神先进人物、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荣誉的个人或家庭分别种上具有象征意义的荣誉树。”
早在2017年,中山寨村就获评为“全国文明村”。
除开展各种荣誉的评选活动外,中山寨村还通过“道德讲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游园、精品街道、红色电影等载体或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
作为县级市,汝州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
围绕“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方面,汝州市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联动,实现全域创建的目标。
在王留剑看来,如果不把乡村纳入进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不完整的。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汝州市一直坚持城乡联动、以城带乡。唯有把农村纳入进来,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文明城市整体。”他说。
为确保文明实践工作落到实处,汝州市建设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用于指导全市21个乡镇街道和459个行政村(社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该中心组织了一支由60名骨干宣讲员和300多名文艺志愿者组成的“汝州市文明实践轻骑兵”队伍,采取“宣讲+文艺+互动”的模式,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孝善敬老等内容,开展为基层送欢乐、送文化、送知识、送文明等活动。
市民满意是最终导向
之前在广东打工数年,35岁的石可卫决定回家乡做个小生意。
如今,他和爱人在汝州的洗耳河夜市经营着一处餐车,销售的炒面、米粉、河粉、馄饨、米线、酸辣粉、丸子汤、紫米粥等很受夜市上的群众欢迎。
虽然忙碌辛苦,但他对当下的生活很满足,“不需要摊位费,夏天旺季一个月能有1万多块钱收入”。
如今,石可卫所在的洗耳河夜市,共设置夜市摊点40个,采取“商户自治管理”运作模式,由商户自己负责夜市各摊点的卫生保洁和停车秩序,市城市管理局统一协调、管理。
以往,三三两两的流动摊位、简易棚散布在路边,因扰民、油烟、占道等问题屡被群众举报,曾让城市管理人员很是头疼。
“在没有规范管理之前,摆野摊的到处跑,哪里人多去哪里,也没有健康证明、卫生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汝州市城管局综合执法一大队副大队长张东杰说。
一边关系到市容的形象问题,一边关系百姓肚子的民生问题。
“经过探索,洗耳河夜市的模式已经成功复制。在便民不扰民的前提下,汝州如今已有4处这样的夜市。”张东杰说。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类似的事情很多。
“创建为民,市民满意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最终导向。”王留剑说,以夜市为例,在规范市区夜间市容秩序的同时,既能满足周边群众的用餐、购物需求,又能推动夜间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