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恢复和成就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2024-11-14 浏览次数:

1957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上指示: “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汝窑器这个曾显赫于宫廷,名扬天下的文化瑰宝,当然在恢复之列。临汝县汝瓷厂接受了恢复汝窑瓷的任务。

1958年,汝瓷豆绿釉烧制成功,制成了“透雕大花盆、刻花盘”,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引起很大轰动。1964年,由河南省轻工业厅对汝瓷豆绿釉产品做了审定,认定基本符合汝窑特点,可以投入小批量生产。1971年,临汝县汝瓷厂携带汝瓷产品首次参加广州春季交易会,所带产品被抢购一空。1972年,临汝县汝瓷厂又一次参加广交大会,所带汝瓷产品引起了日本、新加坡、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关注。1973年,在广交会参展的4箱160件汝瓷产品被外商包揽,当年开始批量生产出口。1973年10月,由轻工业部投资,在汝州城西北筹建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开始专业汝瓷研究与生产。1977年9月,河南省二轻厅组织以汝瓷为主的三瓷(汝瓷、钧瓷、唐三彩)在北京展销,此次展销历时3个月,北京各界人士参观者达50余万人次。

1980年,河南省科委将天蓝釉试验项目纳入计划。1983年,洛阳地区科委给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下达天蓝釉试验任务,并拨付试验经费,实验小组先后调整配方40多号,试验数百次,终于攻破难关,获得成功。1983年8月,受河南省科委委托,洛阳地区科委召开汝瓷天蓝釉鉴定会,产品博得全国24位著名陶瓷专家的一致称赞。1984年,中国轻工部和河南省科委相继下达汝窑瓷试验任务,由临汝县汝瓷厂、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和河南省轻工科研所共同承担这一项目,历时4年,经过300多次试验,汝窑瓷产品烧制成功。

1988年7月28日,中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河南省科委共同主持召开汝窑天青釉瓷鉴定会,与会陶瓷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试验资料齐全,数据完整可靠,完成了省科委和轻工业部签订的科研专项合同,研究是成功的。对于恢复中国名窑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填补了我国恢复古代名窑瓷器的一项空白,在青瓷生产中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1986年,汝瓷十七号豆绿釉试验获得成功,解析了汝瓷釉色的呈色机理、窑内还原气氛和温度的奥妙,并且制定了汝瓷烧成的升温曲线等,解决了汝瓷试验中的疑难问题,为试制汝瓷月白釉、恢复生产天蓝釉、天青釉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6年,汝瓷月白釉恢复研制,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星火项目,并于1988年7月28日,通过河南省科委、平顶山市科委技术鉴定。1988年,成立了中国汝瓷开发公司和中国汝瓷研究所,相继又建立尚庄、马窑、陵头、骑岭、803第三瓷厂、汝州镇等17家瓷厂,从业人员2680人,年产汝瓷1620万件,产值1963万元。1989年12月,汝瓷烧成新工艺试验项目通过了河南省计经委、河南省轻工业厅的共同鉴定。

汝瓷恢复试制的成功鼓舞了广大汝瓷科技工作者的斗志,他们把传统汝瓷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在对汝瓷原料科学全面的理化分析的基础上,不断调试配方。烧成窑炉也逐步从古老的马蹄窑发展到直焰窑、倒焰窑。进而又引进了隧道窑和推板窑,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汝瓷生产由小批量试验发展到大批量的出口创汇。现在大多企业引进了液化气窑,为汝瓷生产的创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98年以来,汝瓷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一批民营汝瓷企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汝州市新的经济优势产业,汝瓷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汝瓷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肯定,取得了许多荣誉和奖励。汝瓷先后荣获首届国家轻工博览会金奖、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一等奖。汝瓷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办公厅、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部门陈列收藏,汝瓷作为国礼先后赠送给以色列前总理魏茨曼,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韩国前总理李寿成等收藏。2009年9月,汝瓷获得“河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10年4月,汝瓷被上海世博局确定为上海世博会元首级国礼,成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使者。

注:摘自《汝州市文物志》汝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