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医科普】糖友必看:掌握这些“控糖”技巧,让你轻松应对糖尿病!

发布机构:汝州市人民政府->汝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3-08-23 浏览次数:

“糖尿病”是众所周知的疾病,但你真的了解它吗?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糖尿病该如何“控糖”?饮食方面有什么“秘诀”呢?

说到糖尿病,不得不先提到的一个人体器官就是胰岛。胰岛的主要功能就是分泌胰岛素,以达到平衡人体血糖指数的作用,若是胰岛受损,导致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则很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从而还会诱发高血糖,甚至是糖尿病的发生。

我们吃的食物经消化吸收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也就是血糖,在胰岛素这个搬运工的帮助下转运到细胞里。正常情况下一个胰岛素可以搬十个葡萄糖,累了就休息,保持战斗力,人体血糖就平稳了。

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葡萄糖拒绝让胰岛素轻松的搬运,一个胰岛素搬不了十个葡萄糖,这时候就是胰岛素搬运葡萄糖的功能不行,也就是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身体就会让胰岛素工厂,也就是胰岛多生产胰岛素,渐渐地胰岛也累了,不能生产足够的胰岛素,这就叫做胰岛功能障碍。然后体内代谢发生代谢紊乱,身体缺糖,血液当中的糖却蓄积变成了高血糖,也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也就是说体内胰岛素缺乏,一般发病急,短时间内胰岛β细胞功能基本被破坏,所以1型糖尿病病人需终身使用胰岛素,因为都靠外源性胰岛素帮忙,所以血糖管理难度更大。

2型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不足,因为自身还有胰岛素,所以症状表现不明显,但更容易被忽视。听起来似乎1型糖尿病更严重些,其实不然,它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血糖控制的好不好,有没有并发症,也不能以是否使用胰岛素来判断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1型糖尿病与个体相关,遗传性较小。2型糖尿病有多种发病因素,遗传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即使父母双方均有糖尿病,子女也并非一定发生糖尿病。

子女是否发生糖尿病,与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少运动、营养过剩、生活压力增大等。但是,糖尿病人的子女较非糖尿病人群的子女更易患糖尿病。平时改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减轻压力等,都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这对于父母都患有糖尿病的人,更加重要。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虽然糖友在经过治疗后,血糖得到控制,但并不能说是已经痊愈了。有些2型糖尿病早期,是可以逆转的,也就是不用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就能把血糖被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病情轻重,都要咨询医生后,再调整用药,千万不能擅自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

目前糖尿病仍然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明确的疾病,可能的病因很多,也很复杂,还不能根治。但是,现在医学中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有先进的胰岛素泵和血糖监测技术,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并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展,糖友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接下来就用最通俗的语言把糖尿病需要注意的饮食管理归纳一下~

我们主张糖尿病人尽量吃“干”的。比如:馒头、米饭、饼。而不要吃面糊糊、粥/泡饭、面片汤、面条等。同样是干的,我们更推荐“硬一点”而不是“软一点”。

部分患者的错误做法是:不吃白米粥,而吃杂粮粥。我们强调的是“粥”,而不是粗粮细粮。道理就是越稀的饮食,经过烹饪的时间越长,食物越软越烂,意味着越好消化,则升糖越快。

食物太多,很多患者不能确定哪个是该吃的,哪个是不该吃的。一般绿色的,多是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如:青菜。而红色的含糖相对较高,不宜食用。如吃同样重量的黄瓜和西红柿,西红柿可以明显升糖。所以,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绿色”的一般比较保险。

推荐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每顿饭进食量基本保持平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降糖药更好的匹配,不至于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状况。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允许患者吃水果,以补充维生素。但吃法与正常人不同,一般不要饭后立即进食。可选择饭后2小时食用水果。吃的时候将水果分餐,如:一个苹果分2-4次吃完,而不要一口气吃完。分餐次数越多,对血糖影响越小。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异常类病症,被这种病症困扰以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较大的威胁,因此,日常饮食上的干预尤为重要。糖友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这样才能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