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发布日期
  • 2020-05-19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汝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0-05-19 浏览次数: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好“四张牌”的总体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四个着力”,深入开展“三大攻坚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抓调节调控,着力稳定经济运行。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发展环境,坚持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勇于担当、狠抓落实,推动经济运行保持稳定。2019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75.7亿元,增长7.6%;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3.0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2亿元,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5.4亿元,增长11.2%;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92个百分点。汝州综合实力在中部百强县位次由第35位上升到第29位,成功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和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二)抓结构调整,着力加快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成5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鼓励发展大豆、棉花、高油酸花生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全年粮食产量46.17万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三大改造”深入实施,成功申报2家国家级智能化示范平台,5个项目进入省智能制造项目库,3家企业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夏店矿获得国家能源局核准批复。大力培育发展机绣纺织、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汝绣产业园被评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定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优秀产业集聚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望嵩文化广场、大时代广场、华予国际酒店建成开业,首旅建国酒店主体建成,温泉水镇健康管理中心建成投用,商务中心区被评为省定三星级服务业“两区”。电子商务稳步发展,建成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农特产品上行仓储配送中心1个,乡、村电商网点319个,63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网点实现全覆盖,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5亿元。“互联网+商贸物流”新模式发展成效显著,大易物流注册车辆突破18万辆,交易额突破31亿元。旅游业发展迅速,九峰山获批4A级景区,全市A级景区达10家。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83.18万人次,同比增长15.58%;旅游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26.05%,被评为全国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加快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成功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项,专利申请量新增288件。

(三)抓三大攻坚,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序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超额完成2019年化债计划。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全年实现1988户6201名贫困人口脱贫,2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完成63个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改造89户贫困户危房;累计建成农业、加工业、旅游、电商等基地91个,带动1836户贫困户受益,产业覆盖叠加度达到3.2,户均受益1.1万元。全市1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建成并发放钥匙。聚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三散”污染治理,完成电代煤、气代煤取暖10050户,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94微克/立方米、52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11天,累计7个月在平顶山市空气质量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位。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北汝河出境水质、城市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成功创建为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市、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四)抓城乡统筹,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完成望嵩路改造、双拥路南延、云禅大道南延、汝河北路、温泉高速出站口至温泉镇区段等工程;开工建设向阳路东延、城市中央公园6条环湖路工程;新开通3条免费公交线路,新建改建45个公交站台。加强供气供暖建设,新铺设天燃气管道72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6万平方米。持续加大公厕、停车场建设力度,新建成7座公厕、7个停车场。构建水系连通工程,洗耳河商务中心区试验段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加快推进北汝河五号六号橡胶坝、汝河沙滩公园、汝河银滩浴场等重点工程。加大园林绿化力度,完成火车站广场提升改造工程,建成9个城市街头游园,完成朝阳路东延、新207国道南段绿化工程,廊道绿化总里程1350余公里,全年新造林6.4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首批省级森林城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家庭农场41家,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创建1个省农业企业品牌和4个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建设,累计创建省级人居环境达标村示范村366个、省级“四美乡村”11个、国家级绿色村庄7个。深化农村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圆满完成。

(五)抓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动力活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完成46个单位1366项审批服务事项的认领、要素录入。全面施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工作,取消各类证明共176项、中介服务事项44项。分别梳理出“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目录清单531项、777项、241项和1267项。全市各类市场主体5.9万余户,注册资本金达1250亿元。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温泉镇增量配网项目进入国家第四批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名单。财税、投融资、价格、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开放招商力度不断加强。强化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81.4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664万美元,进出口总值完成1645万元。

(六)抓民生改善,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学校建设,40个全面改薄建设项目、7个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项目竣工投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9所,建成教师周转房504套;汝州技师学院、汝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获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新进展,组建4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两癌”、“两筛”民生实事工作圆满完成2019年省定目标。文化惠民活动顺利实施,组织送文化下乡演出、戏曲进校园演出等近600场,送图书下乡5000册,送电影下乡3000场,村级(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438个,群艺馆、图书馆各建设分馆20个。成功举办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仪式暨汝州市万人健步走大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持续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731人,超额完成省定目标,登记失业率2.9%。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6240元和3860元。建成肖庄、赵庄2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着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温泉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实现群众回迁入住。统筹做好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双拥共建、扫黑除恶等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持续提升“八个度”,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一)突出抓好关键环节,着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稳”字当头,把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补短板“982”工程,聚焦基础设施、先进制造、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9大补短板关键领域,更新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完善前期手续,优先保障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推动新开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完成投资目标任务。加强资金和要素保障,抓住国家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机遇,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的谋划和申报工作。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围绕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实施,围绕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加快特色小镇发展、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不断提高项目谋划的精确性、科学性,形成每年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激发市场消费潜力。顺应消费升级和消费行为变化趋势,推进老旧市场升级改造,招引2家以上商业综合体、商贸服务中心,推进万达广场、万豪国际酒店、中国(汝州)农商智慧城、聚诚建国酒店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电商消费、感官式消费、体验式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夜间消费等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总抓手,以三个特色小镇、龙山森林公园、龙山花海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塑造汝瓷、曲剧、康养等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和文旅产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二)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坚持传统产业提质和新兴产业培育两手抓,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深化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出生物医药、机绣纺织、装备制造等三个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支持巨龙生物、仁华生物、润灵药业等企业研发创新;推进汝绣产业园三期建设,引进创意设计、原料供应、仓储物流等上下游配套企业,推进机绣纺织整产业链发展;完善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后续配套工程建设,有序引导骏达车辆、豪骏汽车、豫兴汽车等企业入驻。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煤炭焦化产业升级改造,推进汝丰焦化装备大型化改造升级项目和夏店年产150万吨煤矿项目建设;实施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完成3家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10家工业企业业务上云,创建绿色工厂2家、绿色园区1个,鼓励支持天瑞煤焦化进入全省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库。立足“汝瓷文化名城”发展定位,发展陶瓷产业,加快汝瓷小镇建设,新招引知名陶瓷生产企业及科研机构入驻,打造原料生产、人才培养、生活用瓷、工艺美术瓷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申报省级科技项目5项。

(三)持续筑牢根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统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调优种植结构,实现稳粮增效。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鼓励大豆、棉花、优质花生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新增5个农产品质量追溯点,申报2家绿色食品标志许可,推荐3个农产品入选省级知名品牌目录。支持牧原集团生猪养殖产业园、天康宏展生猪养殖产业园、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建设,培育100个重点社,巩固提高40个示范社,新增30家家庭农场,新认定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引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240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提升农村卫生市场化保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年改造农村户厕2万户,实现农村户厕无害化率达到90%以上。创建达标村30个,示范村20个,“四美乡村”20个,五美庭院1000户。指导蟒川镇半扎村、夏店镇山顶村、焦村镇张村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引导集体资产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成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和综合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完善集体资产股权登记、继承、有偿退出、股权质押制度,盘活农村集体资产。

(四)深入推进“四城联创”,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活环境。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完成《汝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向阳路东延、纬一路、经三路、侯饭线实验中学段、建材路建成投用;推进G344汪庄至闫庄段、G344骑庄至温泉、S241时屯至汝宝界改建工程;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推进客运站项目建设,公交调度中心建成投用。开通城区至硕平花海、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特色旅游公交线路。静脉产业园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建成投用,设立世纪华庭、华予金城等5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创建“无废城市”。建成3座城市驿站(经营性)公厕、5座城区公厕,5个停车场。启动城东、石庄、产业集聚区3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乡镇天然气管道铺设30公里,改造城区中低压供气管网10公里。新建换热站3个,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做好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工作;南关一期(B、C地块)、张鲁庄、吴洼二期、二里店一期、城北一期等棚改项目达到回迁条件,建成安置房7000套以上;向阳安居新区一号院二期公租房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构筑生态屏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全年营造林10万亩,其中新造林4.6万亩,森林抚育3.4万亩,造林质量精准提升2万亩。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蟒川镇、寄料镇、大峪镇争创森林特色小镇。加大水生态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北汝河五号六号橡胶坝、两座生态堰坝,汝河沙滩公园配套工程等项目,争创北汝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启动洗耳河二期(朝阳路至北汝河)综合整治、张湾水库(烟草水源)等项目,争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先进城市。

(五)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一流发展环境。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复制推广“证照分离”模式。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扩大“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面,全面推进投资审批、工商登记等业务办理全程电子化。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的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贯彻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制度,打造标准统一的政务服务评价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信用监管,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努力争创全国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试点示范市。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公开公平公正开展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组织开展企业家培训活动,建立完善经常性规范化的政企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整合现有资源资产,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快推进国有资本经营公司股权整合、资产重组,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国有公司市场化经营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研究制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激励政策,组织高规格招商引资活动。围绕生物医药、机绣纺织、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精心策划专题招商活动,强化行业主管部门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引智招商,投资基金招商等,全年引进省外资金80亿元以上。

(六)决胜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突出主攻方向,抓住主要矛盾,精准施策、接续用力,高质高效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产业扶贫,实现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村有1-2个特色优势产业,每户贫困户有1-2项稳定增收措施。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13个贫困村自来水户户通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抓好社区治理、就业帮扶、美丽社区建设等后续工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做到“四个不摘”,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力推动“三散”治理,大力开展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补齐环境空气质量短板。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严控新增耗煤项目,加快发展新能源项目,新建、改扩建耗煤项目一律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或等量替代,非电行业燃煤项目实行1.5倍减量替代。打赢碧水保卫战,强化“三条红线”管控,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推进河长制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河湖清洁活动、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等,确保北汝河出境水质、城市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打赢净土保卫战,坚决切断各类土壤污染来源,加大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力度,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预防等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政策,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对重大金融风险的排查监测预警,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探索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积极稳妥化解部分企业流动性风险。牢牢守住政府债务限额要求,坚决杜绝违法违规举债行为,有序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7700人;加强技能培训,大规模开展“春风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创业带动就业,降低贷款门槛,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法定人群全覆盖。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做好城市困难群体帮扶。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方面,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加快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办好汝州技师学院和汝州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知名民办教育机构,全力办好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卫生方面,推进妇幼保健院新院、中医院新院区、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设,杨楼镇卫生院、112个村卫生室建成;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新增试点项目8个以上;抓实抓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重点,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文化方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文化下乡、送图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组织好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重大节日期间实施门票优惠活动。加强文明道德建设,持续开展文明村文明户评选、道德模范评选、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统筹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信访稳定、综合治理、法治宣传、双拥共建等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时,高水平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入研究“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面临的阶段特征、重大机遇和矛盾制约,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聚焦关键领域,统筹谋划事关全局的重大布局、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项目,同步推进各类各级规划研究编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