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中国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汝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平顶山市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中心
地址:汝州市丹阳中路268号 邮编:467599
网站标识码:4104820001 豫公网安备 41910302000101号 豫ICP备12009804号-1
局属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我局专业型技术人才使用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特定领域的监督管理工作,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制定《汝州市交通运输局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专家库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3年5月24日
汝州市交通运输局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专家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局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的使用管理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专家,是指符合本办法规定,由汝州市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市交通运输局)聘用,具有较强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型、技术型等专业人才。
第三条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专家库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 专家库按照科学管理、广泛参加、规范使用的原则建设和运行。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五条 入选专家库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及专家应具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具有严谨的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认真负责,廉洁公正;
(二)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最新发展状况、有关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一般应具有高级以上(含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具有同等专业水平和行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
(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行业权威、领军人物年龄不限)身体健康,愿意为我市交通运输事业作出贡献,能承担和完成委托的任务。
第三章 申请和入库
第六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基本条件的人员通过单位推荐、科室推荐或个人自荐等方式向市交通运输局提出申请。
第七条 市交通运输局收到申报材料后组织审查和遴选,经向社会公示后予以聘任,并将予以聘任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及专家纳入专家库进行管理。
第四章 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 入库专家可以参加以下活动:
(一)参与研究和起草汝州市交通工程建设、交通污染防治、车辆运营管理等领域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规章、规划、计划;
(二)研究汝州市交通工程建设、交通污染防治、车辆运营管理出现的行业性问题及其它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和对策建议;
(三)受市主管部门委托,参与对交通工程建设、交通污染防治、车辆运营管理开展的监督检查、项目评审活动,并承担相关技术性工作;
(四)参与编制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的汝州市交通工程建设、交通污染防治、车辆运营管理的计划及实施方案;
(五)完成市交通运输局委托或指派的专项调查、分析以及其他工作任务。
第九条 入库专家享有如下权利:
(一)对有关议事事项和行政管理规定的知情权;
(二)独立、客观、公正地提出评审意见,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干预的权利;
(三)充分发表个人意见,要求在结论中记载不同意见,并拒绝在不符合本人意愿的结论上签字的权利;
(四)按照有关规定,获取相关劳务报酬的权利;
(五)其他依法应享有的权利。
第十条 入库专家应履行如下义务:
(一)按照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汝州市交通工程建设、交通污染防治、车辆运营管理相关活动,按时提供评审意见或结论;
(二)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对参与活动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披露;
(三)自觉遵守专家库管理制度,准时参加活动,因故不能参加的,及时提前告知活动组织者;
(四)与参与汝州市交通工程建设、交通污染防治、车辆运营管理等活动存在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性关系的,应当主动申明并提出回避。
(五)从事协助监督检查、项目评审等相关工作时,不得接受相关方的馈赠、宴请,不得利用专家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力从事商业活动,为本人或所在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或损害其他单位的利益;
(六)其他依法应履行的义务。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专家实行聘任制,聘任有效期为3年。
第十二条 在聘任期内,专家个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及时申请变更。
第十三条 专家聘任期届满的,由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对专家资格进行复审,复审通过且专家愿意续聘的,经市交通运输局批准后重新聘任。
第十四条 专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市交通运输管局予以解聘:
(一)因个人情况变化不再符合专家条件的;
(二)违反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及相关行政处罚的;
(三)严重违反职业操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谋取私利的;
(四)无故不积极履行工作职责达2次以上的;
(五)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专家工作的;
(六)其他依法不再适合担任专家的原因。
被解聘的专家将移出专家库,并向社会公示和通知其所在单位及本人。
第十五条 解聘出库的有关人员,不得再以专家库专家身份从事相关活动。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汝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23年5月24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