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汝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从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瓷生产,临汝县汝瓷厂成立了专门的汝瓷试验小组,到汝瓷恢复豆绿、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相继获得成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汝州拥有汝瓷生产企业150多家,汝瓷销售企业100多家,年产值10亿多元,产品远销海内外。在市委、市政府的带动和支持下,汝瓷已经成为我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擦亮“汝瓷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
站在产值突破更高目标的关口,当地遇到了企业规模结构不均、品牌影响力不够、市场营销能力不足、能源供应因素制约企业发展等瓶颈问题,可谓处在发展的“新十字路口”。
(一)企业规模结构不均
汝州汝瓷企业多数是资金规模有限的小微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仅有5家,其余的多为5到10万元,28家个体经营户注册资金均不足5万元。发展水平低,为数众多的个体户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阶段。故而在研发上资金投入少,转型困难。规模的过小,直接导致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生产规模的偏小,导致了质量的欠缺与改革效能的减弱。
(二)品牌影响力及创新不够
汝瓷大部分企业无明显品牌特色,而且知识产权意识差,造型创新和个性化作品极少,没有自主品牌特征和作品代表性,反倒是抄袭成风,造成市场千篇一律,内部竞争激烈,却不具备面对整个陶瓷行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损害创新型企业的合法权益,打击特色品牌的创新积极性。
(三)市场营销能力不足
瓷器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符号,汝瓷销售就是文化的传播。汝州市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汝瓷是汝州人文精神积淀和升华的产物。但是,汝瓷从业人员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了解比较匮乏,无法形成具有专业营销方向的知识体系。
(四)能源供应因素制约企业发展
在企业生产能源供应方面因供应时效不高、供应渠道不通畅,打击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汝瓷小镇作为我市汝瓷生产集聚区,却面临着1、用气方面:管道天然气初装费过高(25500元)且压力不稳、灌装液化气运送不及时且代价较高;2、用电方面:因汝瓷小镇没有专用线路,现使用的为三建公司供电,电费每度高达1元以上,并且在三年疫情时期,企业停工停产,却还要支付每月上千元的电损费用,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使得雪上加霜,均感到力不从心。
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
(一)加强对汝瓷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本着让从业者得实惠,放水养鱼,扶持产业发展的思路,为汝瓷企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推进陶瓷产业跨越发展,政府是主导,既要雪中送炭,更要推波助澜,给企业以政策、服务、平台和环境,打造创业创新的乐土。
(二)加强行业管理,维护品牌形象。通过加强宣传推动、培育特色品牌,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对汝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项整治、各部门联合进行知识产权执法行动,净化市场,维护创新型、特色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工艺品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提供法律保障,为特色品牌营造轻松纯净的发展空间,助推企业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汝瓷文化知识的培训和传播,重视把汝瓷文化弘扬,挖掘汝瓷文化内涵、讲好汝瓷故事,叫响“汝瓷知己 汝州等你”县域品牌口号,提升汝瓷影响力和感召力,衍生市场,创造价值。
(四)能源和资源的供给,是汝瓷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首先要把汝瓷企业水电气安全稳定供应作为第一要务,建立汝瓷企业用电专线、用气专线绿色通道,助推企业达产达效,为汝瓷生产提供能源动力。其次,要强供给、降成本,进行惠企利民政策,对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要让企业用的上平价电,减少不必要的损耗;要让企业用得了气,也要用得起气。再者,对于企业用气时出现的气压不稳、热值不够、能耗过高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升服务水平,为汝瓷产业长足持续发展做强有力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