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rzsrmzf-00000-2024-00001
  • 发布日期
  • 2024-07-19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对汝州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机构:汝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4-07-19 浏览次数:
提案号
汝州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61号
提案者
杨帅军
标题
对汝州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答复
提案内容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近年来,汝州市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因此,本提案旨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推动汝州特色农业的发展。

 提案内容:

 1. 优化产业结构:根据汝州市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例如,可重点发展优质粮食、特色水果、道地中药材等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2. 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打造具有汝州特色的农业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3. 发展乡村旅游:依托汝州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美丽的乡村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例如,可开设农家乐、组织采摘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4. 加强农民培训:组织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同时,鼓励农民通过学习电商、营销等知识,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加具体的政策措施。例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投身于特色农业发展中。

6.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7.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新业态,实现多元化经营。同时,加强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8.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提高市场竞争力。

9.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农业发展经验和技术,提高汝州特色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10. 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农民增收。

 结语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推动汝州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力量。


承办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结果
已办理
答复内容

杨帅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工作以农业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重点产业,围绕培优配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强化龙头引培,突出项目建设,先后培育了“三粉”、桑蚕、富硒、食用菌、果蔬等多个农业优势产业,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强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乡村产业不断壮大

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我们立足实际,在全市打造汝州特色优势产业一是“三粉”产业。发挥庙下镇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加快甘薯种植和加工产业发展,打造中国最大的“三粉”生产和集散中心。二是蚕桑产业。进一步提高焦村镇蚕桑生产规模,扩大桑叶菜、桑叶茶、桑叶面、桑葚酒、蚕丝被等蚕桑深加工产品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培育打造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体。是富硒产业。发挥温泉镇、小屯镇、临汝镇富硒土壤优势,分批推进富硒种养基地规范化建设。重点支持“硒粮香富硒杂粮”“凤王牌富硒鸡蛋”等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富硒产品入选国家或省级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录。是食用菌产业。扩大温泉、临汝镇等地食用菌生产规模,重点支持朱寨村香菇基地、临汝镇朕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产业园建设,拓展食用菌衍生产品,打造食用菌种植、体验、餐饮、产品加工、零售为核心特色主题民俗村。是果蔬产业。重点在纸坊镇、米庙镇、临汝镇和钟楼街道等4个乡镇街道发展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进一步开发鲜切蔬菜、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蔬菜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发展美容蔬菜、蔬菜面条、蔬菜面包、蔬菜豆腐等具有特殊功能的花色蔬菜制品,促进产业升级。是花椒产业。重点支持大峪镇、寄料镇开展现代化高标准花椒基地建设,由种植规模大、经验丰富的种植户牵头成立花椒产销专业合作社,探索开展花椒初加工,实行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打造品牌效应。七是优质小麦产业。以临汝镇、温泉镇为重点,持续扩大优质小麦种植规模,丰富小麦产品品种,全面推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供种、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技术服务的“五统一”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八是生猪养殖产业。立足产业基础优势,抢抓国家恢复生猪生产的重大机遇,以创建全国畜牧强县为抓手,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生猪年出栏量超过100万头,牧原、新希望、天康等7家畜牧业龙头企业先后落户汝州。九是乡村旅游产业。深入挖掘农业资源多重价值,围绕民俗文化、农耕体验、果蔬采摘、户外运动、康养度假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先后发展了王湾民俗村、云堡妙境项目、华予生态园、硕平花海、沙滩公园、汝水湾景区、温泉水镇、临汝镇白土泉农乐园等精品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现代产业高位嫁接、渗透融合。十是烟叶产业。按照稳定面积、提高质量的要求,积极培育烟叶生产专业户、专业村,烟叶生产规模位居平顶山市第二位,现有9个种烟乡镇,烟叶种植主要集中在东、西、南三个产烟带,其中焦村镇、夏店镇是平顶山市15个重点种烟乡镇。

二、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全过程转型

汝州市稳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连续5年,每年支持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创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3万亩,“汝州石榴”“汝州鸡蛋”“汝州粉皮”等11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汝州葡萄”“汝州草莓”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已获批数量达到13个;汝州丝路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康隆食业有限公司、河南汇迪面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产品获批绿色食品标识,累计认证达到11家;“汝诚”香菇(温泉食用菌)、“拾榴花果山”软籽石榴(士博生态)、“九峰山”玫瑰花茶(九峰山生态)等3个品牌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累计入选品牌达到12个。汝州市士博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的石榴生产基地被确定为“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河南天葡汝蓝云农庄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农场

三、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深入开展好农技指导服务,加大苗情、墒情、灾情、病虫害监测力度,提高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加强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为我市再培育一批懂政策、有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二是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2023年上级下达我市培育任务503人,其中,经营管理型培育任务143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培育任务360人。先后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3期,预计年底前可完成全部培训任务。是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全年遴选培训农技人员118名,分包全市459个行政村,服务农业生产一线,随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强化产销对接,升级产业服务

一是利用各种展会平台,宣传推介企业产品,先后组织52家次市级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参加驻马店农洽会、郑州农博会、平顶山助农消费惠农活动等展示展销会,展示的汝州三粉、迎风岭小米、士博生态石榴等产品纷纷获得参会代表的广泛好评,并与客商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2100万元。二是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平台载体。目前,孵化平台入驻孵化企业63家,其中在孵企业50家,出园企业13家;按创业方式分,返乡创业农民工企业37家、大学生创业19家、失业再就业1家、复转军人6家,已安排创业就业3858人,带动农民工就业5900余人。根据农业农村部文件通知,我市同富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称号。

五、强化龙头引领,促进农民增收

我市目前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943家,发展家庭农场达1761家,带动近8万农户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以市场为纽带进行联结,开展订单收购,指导农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以服务为纽带进行联结,为农户提供统一标准化服务;以股份为纽带进行联结,支持农户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入股保底分红和盈余返还等方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以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产业强镇等建设为载体平台,完善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实现“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上档升级,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478        

 

(联系人:闫敏杰  联系电话1378181778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